開箱
-
不只惡魔、連錢包都「剉咧蛋」,《毀滅戰士:永恆》遊玩體驗
從去年為了「更好的體驗」將遊戲延期,直到今天才正式上市的經典射擊大作──《毀滅戰士:永恆》 (Doom Eternal),小編們在得知開放下載之後,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取得了這款遊戲,就是迫不急待地想要體驗這款經典狂暴射擊續作。 這一代的毀滅戰士繼承了上一代快節奏和血腥的遊戲特色,並將它更加強化,敵人會因為受到傷害而出現損傷,並在傷害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後身體發出光芒,此時玩家只要接近敵人,就能發動榮耀處決,依照玩家使用的武器和瞄準的部位不同,把敵人給五馬分屍,玩家可以藉此獲得醫療包恢復血量。 此外這一代還加入了弱點系統,每一種敵人對於不同武器擊中不同位置的反應都不同,善用不同武器的特性可以更有效率擊殺敵人,即使面對如潮水一般襲來的敵人,也能像是快刀斬亂麻一般迅速且華麗的解決。 相較於上一代,這一代光是敵人的模型刻劃上,就非常逼真 (3D面數是上一代的10倍),因此使得這款遊戲不論在敵人的細緻度、血腥效果的呈現,還是整體氛圍和光影的變化上都更加精緻,相對的也代表這款遊戲對顯示卡的考驗將會更加嚴峻。 事實上,就在遊戲正式開賣之前,官方就表示這一款遊戲可以跑到驚人的1000 FPS!瞬間擊潰市面上所有主打高更新率的螢幕,此外遊戲在硬體規格方面,官方給出的終極噩夢(Ultra Nightmare)硬體配置中,對於畫質的需求居然來到Intel Core i9-9900K +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而顯示卡廠商也立即發布新的驅動程式要針對毀滅戰士超高性能要求做出優化,小編使用了公司的Intel Core i9-9900K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並將畫值設定在終極惡夢(Ultra Nightmare)的最高選項,關閉垂直同步,以4K解析度下去遊玩,在戰鬥場景中得到的平均幀數約在60~80之間,看來毀滅戰士將會是未來PC新平台的性能跑分重要比較基準了。 由於這一代的毀滅戰士對遊戲有著極高的性能要求,小編將會針對不同的CPU和GPU組合進行測試,看看在不同等級的配置之下,遊戲會有怎麼樣的表現,提供給玩家一個參考,看看自己的荷包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打擊才能獲得比較適當的遊戲體驗,所以也請大家鎖定PCDIY!,小編將會盡快為各位帶來後續的測試喔!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
iXflash 128GB OTG多媒體隨身碟實測開箱,Apple MFi認證Lightning+USB 3.1雙向接頭多功能備份碟 讓果粉輕鬆備份iPhone、iPad資料!
蘋果的iPhone/iPad以其流暢的使用介面,搭配其優質的App,讓其在智慧型手機/平板市場一直是銷售常勝軍。然由於iPhone/iPad並不像Android手機有具備SD記憶卡擴充能力,因此這些行動裝置在出廠時,就已經決定有多少記憶體容量了。以目前最新機種來說,iPhone 11起跳的容量為64GB起,對於絕大多數的應用與拍照需求可說是足夠使用。 不過,當今也有不少蘋果用戶還在使用先前的iPhone版本,尤其是入門款的iPhone或iPad的記憶體僅有16GB,因此用戶可能會因為經常性拍照、錄影、安裝新遊戲,再加上LINE的多媒體大檔案頻頻分享,很快的,容量就動輒用滿,導致頻頻必須刪除照片,或是拮据使用,因而可能錯失了精彩的片刻。 看在iPhone/iPad經常有記憶體滿載、備份起來比較麻煩等痛點,由Vinpower Digital (偉得科技)首度推出的,可說是蘋果用戶的救星!支援現今所有具備Lightning接頭的iPhone 5 ~ 11,以及iPad第四代以後、iPod Touch 5以後等iOS裝置。只要將該隨身碟插入上述的iOS裝置,搭配其專屬的iXflash App,即可進行資料備份與還原,更提供資料管理、直接錄影/拍照至隨身碟等功能,讓iPhone的儲存空間變得更加有彈性。 由於iXflash提供完整的備份功能,因此在備份iOS裝置內部的所有照片與影片時,能夠同時記錄照片與影片的拍照時間與地點,不會因為備份與還原後導致這類重要資訊的遺失,讓用戶能夠輕鬆裝載滿滿的回憶! 先來看看PIODATA iXflash的外觀與功能吧!iXflash是一款通過MFi (Made for iPod/iPhone/iPod)認證的OTG隨身碟產品,能100%相容於蘋果的品牌。該OTG (on-the-go)隨身碟提供32、64、128、256、512GB等容量可供用戶選擇。在接頭設計上,一邊為Lightning接頭,另一邊為標準USB-A接頭 (另有販售USB-C接頭轉USB的版本,以適用於最新iPad Pro),只要將Lightning接頭面接到iOS裝置之後,再下載iXflash App即可使用。 有關於iXflash App,其本身就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免費工具程式,其具備的8大功能,其中有3項是必須搭配iXflash隨身碟使用,其餘功能縱使未將隨身碟插上,亦可使用。若還沒購買的玩家,其實也可以先下載來試用看看哦!iXflash App的功能分述如下: (1) 備份與還原:為主打功能之一,能將iOS裝置的所有照片、短影片(Live Photos)、影片完整備份下來,包括檔名、拍攝日期、地點等。且只要iXflash容量夠,還可以備份多個iOS裝置 (須搭配iXflash隨身碟使用) (2) 相機:可直接拍照與錄影,並直接存取到iXflash碟內,不佔用iOS裝置空間 (須搭配iXflash隨身碟使用,若無插上iXflash隨身碟則會存取到iOS裝置) (3) 安全功能:可將iXflash的內容鎖定,或是設定成唯讀狀態,讓電腦無法直接存取裡面內容。(須搭配iXflash隨身碟使用) (4) 檔案管理員:可將iXflash與手機內的檔案進行移動、搬移或複製,並可直接開啟並檢視Office類的檔案,包括PDF、Excel、Word、PPT檔 (5) 文件分享:可將各檔案格式之文件,直接分享到其他社群媒體。並可將重要檔案加入我的最愛! (6) 檔案壓縮與解壓:可選擇多個檔案,直接壓縮成.7z、.zip、.rar等格式,或解壓出來 (7) 內建4K播放器:直接觀賞影片,高傳真4K影像 (8) 內建Flac播放器:可直接播放無損音質之flac音樂檔 (能節省20美元去買專業的flac播放程式App)。 以下就透過截圖,來說明實際使用的過程,同時說明iXflash的功能是如何強大! ● iXflash App下載:進入手機輕鬆備份世界 ● 備份功能:已備份的檔案就不會再重複,可備份多個裝置 備份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取消中斷,下次備份時,iXflash就會繼續上次未完的部份,若有新增的檔案也會跟著備份進去,可說是非常智慧! 至於要選擇成相容模式(JPG)還是新的格式(HEIF),若您想要備份出來後能在Windows電腦或是Android手機上觀賞這些照片,則可以選擇JPG。若您是要完整備份照片,並且有可能直接轉移到其他新手機時,那麼就建議選擇保持較新格式。 若備份之後,您的iXflash隨身碟空間還很多,您還可以拿這支隨身碟去備份其他的iPhone/iPad/iPod,該備份程式會自動辨識並分類不同裝置的ID,並將內容儲存於不同資料夾。因此一支iXflash隨身碟也許就可以搞定全家人iOS裝置的資料備份需求。 接下來看看iXflash App的其他功能。 ● 設定功能:多種設定與空間檢視 ● 相機功能:可直存於外部儲存裝置,或存於手機的內部空間 iXflash App的相機功能,可以直接將錄製好的內容儲存到iXflash隨身碟裡,如此就不會佔用到iOS裝置的內部空間。當然若您需要也是可以直接存入到iOS裝置。使用時,可檢視畫面上方是儲存到哪裡,若出現隨身碟的符號,則代表儲存到iXflash隨身碟,若出現手機的符號,則是儲存到iPhone內。 ● 三種安全模式:可讀寫模式、唯讀模式、密碼保護模式 (更新:密碼保護模式由於系統權限的關係所以目前取消支援) 使用者可以將備份好的隨身碟,設定成防寫模式,以免在PC或Mac上閱覽時,不小心手殘誤刪掉,或被病毒吃掉等等。若怕別人偷看這支隨身碟的內容,只要設定成密碼保護模式,就不用擔心了! ● 快速還原:已經有的就不用再還原,處理速度很快 還原的過程中也是可以隨時取消中斷,下次還原時,iXflash一樣繼續上次未完的部份,若手機/平板已經有相同檔案時,就不需要再還原回去,可說是非常智慧! 至於連拍的照片,是要選擇每張分開、單一張,還是轉為GIF,若您完整還原的話,建議選每張分開;若要單純一點,就選單一張;若您要節省空間,則可選擇轉為GIF。這部份就看個人的喜好而定了! ● 超強檔案管理員功能:檔案搬移複製、內容檢視、影音播放一應俱全 一般來說,iPhone/iPad/iPod的用戶們,都可以透過Windows或Mac電腦,搭配iTunes軟體來幫iOS裝置進行完整備份,不過有時候人在外面、出差、旅遊時,難免電腦不在身邊,而且備份也需要花不少時間,此時若有一支Lightning的隨身碟,即可趕快將裡面的照片與影片備份進去,以騰出iOS裝置的儲存空間。 當然有些用戶會覺得,直接將照片/影片備份到iCloud雲端空間比較省事。但是iCloud只提供免費5GB的儲存空間,一般建議留下來存放聯絡資料、行事曆、備忘錄、App安裝狀態…等資訊,而不要用來存放照片/影片,因為5GB空間絕對不夠您放那麼多的照片/影片,此外,升級iCloud雲端空間也不划算,200GB容量每年就要1080元新台幣,再加上存放到雲端空間也有敏感照片外流出去的風險,何不把錢花在購買實體儲存裝置,一來備份也快,二來也少掉上述的風險!三來就是一支隨身碟可以備份多部iOS裝置,可說是非常划算! 從上述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偉得科技在PIODATA iXflash隨身碟的努力,專注於提供100%完整備份的解決方案,幫助手機與各式行動裝置用戶輕鬆備份,以解決懶人在資料備份上的痛點,將自己寶貴資料完整保存起來。可說是果粉們必備的備份神器,值得果粉族擁有! 廠商名稱:Vinpower Digital 偉得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402-0255 廠商網址: 市場售價:1,230 (64GB) / 1,980元 (128GB)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Logitech Pro X電競鍵盤實測開箱,鍵盤DIY巔峰、熱插拔鍵盤軸體自己換!
先前羅技在去年推出Logitech G Pro X電競鍵盤,主打除了具備高階的電競鍵盤特色以外,也支援直接軸體熱插拔設計,讓玩家可以進一步延續鍵盤的使用壽命。小編也在近期終於收到Pro X鍵盤本身,另外羅技也提供茶軸的軸體包供玩家參考。 現階段許多電競鍵盤為了節省玩家的桌面空間,多數都走TKL配置,像是取消右側數字鍵區達成80%體積、又或者是取消文書功能鍵區後變成60%體積,Pro X電競鍵盤採用的是前者。在外觀上走的是霧面黑的低調配色,頂端一橫條左側有Logitech G商標(發藍光)、另一端則是鍵盤RGB背光鍵和遊戲模式啟動鍵,開啟後將取消部分按鍵功能,確保玩家不跳窗。 這次收到的是採用羅技的GX青軸軸體,按鍵本身的鍵程不錯,觸發距離2mm、觸發力度50g、總鍵程則是在3.7mm,整體來說敲擊體驗很舒服,青軸的清脆聲響依舊是其一大特色。 Pro X電競鍵盤最大特色自然是在於它支援玩家自行熱插拔軸體,預設採用的自然是玩家熟知的Cherry MX軸體,但是,是由羅技另外改良推出的羅技GX軸,包含青軸強調有敲擊感、紅軸強調線性體驗、茶軸則是觸感絕佳。不過,玩家也是可以另外自行購買相同的軸體更換,或者也可以選用其他軸體,玩家將可以藉此延續鍵盤的產品壽命。 在此之前,幾乎很少鍵盤採用熱插拔軸體的設計,多數都只讓玩家更換鍵帽而以,這次Logitech Pro X算是打出一個新世界,因為可說是主流廠商開始推出類似功能的鍵盤,或許也會在未來成為一股新興潮流也說不定。有些玩家或許會覺得,買來的軸體不也是另外一筆開銷,但相對來說,以現在高階電競鍵盤動輒3,000元左右的價格,一旦單純只是軸體出了問題的話,自行更換還是比額外新購一款鍵盤的價格還要來得划算些。Pro X鍵盤熱插拔的設計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或喜歡,但也不缺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9fOAWQvOs 附上羅技官方宣傳片。 廠商名稱:Logitech - 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12-300 廠商官網: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Cooler Master MM711電競滑鼠實測開箱,60g極致輕量、擺脫重量束縛!
「一個好用的滑鼠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色?」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說是見仁見智,有些人喜歡好看的外型、有些人喜歡超多的巨集按鍵、有些人喜歡炫炮的RGB燈效,不過或許大家都忘了還有重量這個關鍵因素,滑鼠的重量會很大程度的影響玩家握鼠的操作手感和體驗,小編藉由手上的Cooler Master MM711電競滑鼠來和大家聊聊吧! 在各種輸入工具中,滑鼠是除了觸控以外,最能讓玩家和電腦之間成為打情罵俏最直覺工具了。身為無時無刻幾乎都在移動的它,雖然普遍來說其重量都算輕盈,平均都在100g上下,但要是滑鼠的重量能夠更輕,相對也就越省力,以減輕玩家們長久使用時的負擔! Cooler Master早前就有推出過MM711滑鼠的上一代MM710,當時也因為超級輕巧的重量廣為人知,56g的重量幾乎可以說是開啟玩家們追求輕量化體積的代表,不過目前因為缺貨的關係導致小編這次沒辦法借到,然而手上拿到MM711,在外觀上和前一代沒有差別,僅加入RGB燈效設計,重量的部分從56g提高到60g,仍是目前市面上數一數二輕的電競滑鼠。 小編自己實際使用了幾天,MM711滑鼠在尺寸上因為先天走體積小、重量輕的設計,所以比較適合手掌偏小或大小適中的玩家,手感部分良好,尾部些微的隆起讓整體的抓握手感舒適,長時間使用的話不至於感到手腕痠痛。外殼採用ABS塑膠材質,雖然用久了以後左右兩側抓握會有些微滑膩感,但整體來說不至於抓不住。另外,由於搭配了Ultraweave編織網線材的緣故,使得即便是有線滑鼠的設計,但實際遊玩遊戲或一般日常使用下,都不至於因為線材的干擾導致移動困難或卡手,在重量配置和使用體驗上都做得滿完整的。 硬體規格方面,雖然MM711的體積小,外觀上看似是走中階入門等級滑鼠,但實際上,它卻擁有著高階的硬體規格,搭載PixArt PMW 3389光學感測器,使得它的DPI設定在7段的設計下,可以達到最高16000 DPI,再加上400 IPS的追蹤速度、1000Hz的回報速率和50G的加速度,無疑是一款頂級的高階電競滑鼠特質。另外它還搭載32 bit ARM Cortex M0+處理器和內建512 KB記憶體,可預先藉由Cooler Master的MasterPlus+軟體編寫設定檔,並且快速切換。 最後也來實際測試一下MM711的實際表現吧!我們將藉由400 DPI和1600 DPI這兩個玩家常用的高低數值作為代表,查看MM711在高速表現下是否能完整呈現高效速度。 以往大家對於小滑鼠、輕量的電競滑鼠概念可能停留在「那一定閹割了許多規格」的刻板印象。透過這次的Cooler Master MM711的實際測試來看,其實已經打破上述的印象了。身軀輕盈也能具備高階電競滑鼠才有的規格,可說是MM711的優勢。而撇開這點來看,再看到外觀的話,蜂巢式的外型在視覺衝擊的強度上不必多提,再搭配RGB的情況下絕對搶眼。此外,它也兼顧了穩定滑鼠耐用的設計,算是一舉兩得的設計條件,當然這可能不是每個玩家都喜歡的設計,但至少還是有其價值存在。 雖然這次比較可惜的是沒辦法取得MM710來為大家測試,不過相信身為下一代的MM711、僅差距4g的重量下,相對的參考性還是存在的,如果想找輕量滑鼠、但又苦於上一代缺貨的話,也不妨可以考慮看看MM711。 廠商名稱:酷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25-3517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790元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十銓T-FORCE XTREEM ARGB DDR4-3600 16GB套裝實測開箱,幻彩全鏡面炫光超頻記憶體模組!
當今不少廠商都有推出RGB燈效之電競記憶體,然要做到非常有質感的並不多。這次Team Group (十銓科技)所推出的T-Force Xtreem ARGB DDR4系列,就是要打造出具有質感且不會刺眼的發光記憶體,不僅在外觀上讓人驚豔,內在規格方面也提供超高效能,讓玩家們的電腦不僅耐看,效能也很強悍! 有鑑於當前RGB發光記憶體大多採用一般RGB燈效,其不是亮到眼睛不舒服,不然就是其多顆配置方式讓燈色有漸層感,讓RGB的燈色看起就是有那麼一點點怪!而這次T-Force Xtreem ARGB DDR4電競記憶體,採用不同的設計理念,首度導入全鏡面反射、光線穿透,以及ARGB三大核心技術,透過簡潔俐落的幻彩全鏡面外型,讓發光記憶體再進化。 這次Team Group在T-Force電競記憶體系列中,規劃出Xtreem ARGB DDR4的產品,在規格上有3200、3600、4000等時脈等級,容量則採8GB x2共16GB的配置。這次我們以3600的規格做介紹。先就這次的特色來說,記憶體外型採用新型專利的全鏡面穿透光設計,搭配最新ARGB技術,能相容於四大主機板(華碩、技嘉、微星、華擎)的RGB燈效控制軟體,讓玩家能夠輕鬆調控發光特效。此外,更搭配鋁合金高效能散熱片,讓美觀的外型也兼具散熱效果。 在包裝內,提供2條記憶體,另也給予說明書、T-Force貼紙,以及拭鏡布。這是用來擦拭記憶體表面的鏡面材質,把指紋擦拭乾淨,讓其更加光亮與美觀。 至於內部規格方面,Xtreem ARGB DDR4採用嚴選顆粒,支援超低工作電壓以節能省電,在SPD時脈設定中,具備基本JEDEC規範的時脈,能以DDR4-2400模式運作,CL值為16-16-16-39,電壓為1.2V,該模式可以搭配各種高低階CPU來使用,然而在當今CPU都能支援更高的時脈下,此記憶體亦內建OC Profile,可在Intel平台開啟XMP 2.0模式,或是在AMD平台開啟A-XMP模式,以更高的時脈運作,以這次介紹的版本,就是可以支援到DDR4-3600的時脈,CL值則是設定在18-22-22-42,工作電壓為1.35V。一般只要在主機板BIOS開啟OC Profile之後,即會設定成高效能模式來運作,以釋放出記憶體的高效能運作實力! 在發光部份,正如同其採用ARGB設計,搭配燈效,搭配其藍色半透明鏡面材質設計,可散發出柔和的燈光,呈現出低調又高雅的氣質。系統自定為彩虹燈效,顏色會一直輪流變化。亦可搭配主機板廠的燈效調控軟體,來設定其燈效模式,以滿足玩家們的喜好!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kBdoGvp-E ▲從側面看過去,上方與側邊也可以清楚看到燈效,其鏡面材質,可呈現出高雅的氣質 接下來就讓我們上機實測吧!我們的測試平台採用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搭配AMD Ryzen 9 3900X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顯示卡,以及Team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Gen 4x4 1TB SSD,並搭配這次的主角: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3600 8GBx2記憶體進行測試,作業系統為Windows 10 Pro 1903。以下就是各種測試軟體的測試結果。 由於這款T-Force Xtreem ARGB表定時脈為DDR4-3600,為了比較出不同時脈下的差異,我們除了以DDR4-3600的時脈測試之外,另也加測了AMD Ryzen 9 3900X處理器所支援的標準DDR4-3200時脈(降頻測試),以了解原先CPU在DDR4-3200的時脈下,提升到DDR4-3600時的整體效能提升多少。 以下就不一一截圖了,改用測試表格來呈現,讓玩家比較出AMD第三代Ryzen處理器在原生支援的DDR4-3200時脈下,以及採用XMP模式提升到DDR4-3600加速後,所帶來的效能提升比例。 ▼ 採用DDR4-3600與DDR4-3200的效能提升比較表 至於再往上超頻的部份,我們也測試超頻到DDR4-4000的等級,以了解SK Hynix這款CJR C-die顆粒的超頻實力!不過由於提升效能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數據不升反降,因此建議在DDR4-3600模式下就能擁有更好的效能提升結果。以下僅列出DDR4-4000時效能有提升的測試軟體截圖,以讓玩家得知這款記憶體的超頻能耐! 這次的T-Force Xtreem ARGB DDR4電競記憶體,採用簡潔俐落全鏡面的發光記憶體設計,讓產品本體有如鏡子般的透徹質感,雖簡約卻嶄露極致光學工藝設計之美,帶給玩家新鮮的體驗。不僅燈效柔和,亦支援燈效同步軟體讓玩家來調控,在效能上,可支援Intel XMP 2.0與AMD A-XMP技術,讓玩家透過BIOS一鍵設定好超頻參數,以提升系統整體的效能表現,甚至超頻實力也不錯,能穩上DDR4-4000。因此,玩家若要組裝電競主機時,需要有柔和燈效、外型美觀的記憶體時,T-Force Xtreem ARGB DDR4可說是絕佳的選擇! 連結=(01)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32GB套裝實測開箱,極致效能幾何炫光超頻記憶體模組![http://www.pcdiy.com.tw/detail/23556]
-
沒有最閃亮、只有更閃亮,XPG Prime ARGB燈效電源排線組開箱
當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到硬碟都能散發出五光十色的RGB燈光後,是不是以為廠商快要變不出把戲來讓自己的電腦主機更加耀眼呢?哼哼!電競廠商XPG推出了全新的「Prime ARGB燈效電源排線」就是要來告訴玩家們,我們實在想得太天真了。 XPG這次推出Prime ARGB燈效電源排線,有針對主機板專用的24pin電源排線(MB版),與針對顯示卡專用的雙6+2pin電源排線(VGA版)。小編這次將兩款全都入手,要來搭配不久前組裝的XPG INVADER全套信仰主機,讓已經爆表的信仰值更提高一步。 XPG Prime ARGB 延長排線的MB版除了排線之外,還有附贈XPG ARGB燈光控制器,可以搭配一些沒有配置燈光控制鈕的機殼使用,以更方便切換燈光效果,此外該控制器也方便一般玩家能夠隨時視自己的需求切換燈效,比起需要跳出遊戲畫面然後從同步程式調整要來更加方便。至於VGA版則是沒有附贈燈光控制器,買來直接裝在VGA卡即可! 既然都要讓電源排線發光了,怎麼可以只亮一半呢?買的時候當然要將這兩組全部買起來阿! XPG的燈光排線是將電線藏在導光條下方,而不是將電線包在其中,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光線效果會更加均勻,同時為了避免電線在裝機的過程中露出而顯得突兀,XPG特別將線材漆成白色的,可以做到反射光線的效果,強化一體性。接口的頭尾處則有印上XPG的LOGO,並且以菱格紋的設計做點綴,其中MB版的公端與母端的點綴方式還不一樣,算是別有巧思,比較可惜的是頭尾地方沒有透光設計,所以當燈光一點亮的時候LOGO就幾乎看不到了。 不久前小編才組裝了,閃亮亮的光芒相信各位應該還記憶猶新,而現在既然有新來的XPG的信仰周邊,自然是要讓要替這台主機裝備上,讓信仰的光芒更加璀璨。 排線在連接上沒有什麼難度,只要依照版本將它與24pin的主機板排線和PCI-E排線連接,再將3pin的ARGB插頭接到主機板上,就算是完成。唯一要注意的問題是,XPG的排線因為是導光條和電線的雙層設計,線材的硬度比較高,在凹折上也有方向性,折錯邊就會把不會發光的電線給外露,造成光線遮擋,所以相對來說會比較吃機殼的設計,而XPG INVADER機殼在這方面由於設計側邊開孔,對於比較不擅長整線的玩家,可說是非常友善。 XPG Prime ARGB燈效電源排線,讓原本會阻擋燈光效果的電源與顯示卡排線,也能夠進入五光十色的RGB俱樂部,讓電腦內部的光線可以更加的均勻明亮,再搭配XPG RGB控制器,一鍵切換各種燈光模式,不用手忙腳亂的在各個同步程式中切換燈效,非常地貼心便利。各位電子花車的「老司機們」的排線是否還不會發光呢?那還等什麼,趕快入手別再繼續讓排線覺得失去光環而寂寞孤單了。 廠商名稱:ADATA - XPG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濃縮再濃縮、61g輕巧超值電競鼠,RAZER VIPER MINI開箱評測
電競滑鼠近期除了陸續有許多廠商開始走入無線鼠的行列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就是「輕量化」,在重量上的級距部分,常見的又以追求60g左右的版本為主、更重的則最多以不超過100g為佳,而滑鼠重量減輕的優點體現在玩家的操作上可以更省力,這也是部分廠商有推出較迷你尺寸版本滑鼠的原因之一。 玩家十分熟悉的電腦周邊廠商RAZER,在前陣子推出的VIPER電競鼠相當受到歡迎,其主打的就是輕量級的手感,重量僅69g的輕量化設計下,對偏好極致輕量手感的玩家來說,幾乎是讓人用過就回不去了;後續RAZER又再推出無線版的VIPER ULTIMATE也同樣是走輕量化設計概念,雖說重量因具備無線接收器的關係而些微的提高到74g,但基本上除非是非常敏感的玩家,否則僅僅5g的重量差距應該也很難讓人察覺。 如果以為RAZER就此對VIPER系列就停止研發的話,那最近推出的更輕量化的VIPER MINI恐怕會更令人驚艷,不只重量繼續下壓至61g、尺寸上也比VIPER標準版縮小10%左右(所以整體就是VIPER的90%大小),雖然在其他硬體規格的極限部分稍稍下修了些,但就一般日常使用來說,其實這樣的硬體規格已經非常足夠。 這次小編算是提早入手了這款VIPER MINI,已經使用VIPER MINI超過1個禮拜的體驗,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的使用心得報告囉~ 從外觀設計和材質上來說,VIPER MINI和前兩款VIPER系列滑鼠有明顯的大小差異,VIPER MINI的「三圍」尺寸長寬高落在118.3 x 53.5 x 38.3 (mm)、而另外兩款的VIPER滑鼠則都是126.8 x 57.6 x 37.8 (mm),比較起來的話,可以發現VIPER MINI順應名稱「迷你」的設計理念,在手感大小上更適合手掌抓握或爪握,比較推薦手掌較小或中等手掌大小的玩家使用,以小編自己來說的話,我的手算是男生平均大小,抓握上非常輕鬆。 硬體規格方面,RAZER VIPER MINI相比兩位老大哥,有些硬體規格往下降了些,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的光學感測器PAW3359,而非像VIPER ULTIMATE採用的PAW3399,最高DPI對比之下也下降至8500,不過這對於一般玩家若是以主流FHD解析度來說的話,也絕對是已經綽綽有餘了。 另外,提供300 IPS和35G加速度,雖然不像頂級的高階電競鼠有500以上的IPS和50G左右的加速度,但即便小編拿來玩《Apex英雄》或是最近很紅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大逃殺遊戲模式,在400 DPI下,快速轉動畫面仍有不錯的反應速度,使用上來說還滿順手的。 實際來測試一下VIPER MINI在高低DPI設定下的反應速率穩定度和反應時間吧! 整體來說,VIPER MINI雖然在內部的硬體規格部分,數字上來說比老大哥們看起來低了很多,但實際的使用手感上,其實並不影響操作體驗,快速的反應速度依舊是維持一貫水準,玩家即便在玩快節奏的射擊遊戲應該也能應付得宜。其次,在滑鼠整個手感方面,小編很喜歡VIPER MINI輕盈的重量和體積,這點在實際玩遊戲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得到比起動輒近百公克的滑鼠,操作更加快速省力,雖然VIPER MINI是有線設計,但因其採用廣受好評的RAZER SPEEDFLEX纜線,在移動的過程中阻力並不明顯,所以不至於影響到操作,這點也滿加分。 最後要推薦VIPER MINI給玩家的一大誘因就是價格,RAZER官網價格僅1,390台幣,對於一個入門級的電競鼠來說,這是一個滿優惠的價格,基本硬體規格已達普遍玩家標準,加上又有RAZER軟體支援輔助,可以說是一個滿超值的優秀選擇,滿推薦電競入門玩家做選擇。 廠商名稱:Razer 雷蛇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 https://www2.razer.com/tw-zh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終極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載具: TRX40 AORUS XTREME主機板開箱測試
AORUS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已經推出TRX40 AORUS XTREME主機板,當時是因應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60X / 3970X兩顆處理器而推出,後續也藉由BIOS更新的方式,讓這張主機板能夠支援目前最高階的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小編這次也收到了這款主機板,馬上來帶大家快速開箱囉! XTREME產品線在AORUS旗下產品中是屬於旗艦等級的產品,因此在主機板供電部分提供16+3相供電設計,每一相的最大承受電流量為70A,至於在上方處理器周圍MOSFET散熱部分,採用8mm厚度的熱導管,再搭配I/O擋板底下還有獨立的風扇輔助,種種手段目的都是為了讓主機板能順利把CPU產生的廢熱帶走。 先前我們已經有針對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做過詳細的測試,本文就不另外作非常多的測試項目,僅針對常見的重點軟體進行測試。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主機板:TRX40 AORUS XTREME ◆記憶體: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4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1TB SSD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42.19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TRX40 AORUS XTREME主機板本身在外觀上來說,走得是非常低調的簡單設計,同時在內部規格上也可說是給好給滿,畢竟是AORUS旗下產品的旗艦等級產品。內部因應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的電力需求,AORUS給到16+3相供電,同時在內部又搭上Fins-Array散熱鰭片和8mm散熱管,所有設計都是為了讓處理器可以有極限的散熱能力,確保它能持續在高壓效能下擁有完整的效能表現。整體來說,如果玩家本身就已經是AORUS的信仰戶的話,在擁有高階處理器後,TRX40 AORUS XTREME主機板會是一個滿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www.aorus.com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完整擁抱Ryzen Threadripper 3990X,ROG Zenith II Extreme Alpha主機板開箱
因應AMD推出全新的頂級64核心處理器Ryzen Threadripper 3990X,眾主機板卡廠商也陸續推出相關的主機板,針對先前已經推出的TRX40主機板來說,廠商是直接利用BIOS更新的方式,讓主機板本身能支援新處理器,也有些產品線是直接推出新品來支援。像是ROG Zenith系列產品線先前就已經針對前兩顆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推出Zenith II Extreme,該主機板目前也可透過BIOS更新支援,不過除此之外,ROG也另外推出了ROG Zenith II Extrme Alpha來和新處理器搭配。 從外觀上來說,ROG Zenith II Extrme Alpha和先前的版本相去不遠,重點規格部分也幾乎是使用相同的規格,同樣採用16相供電,不過內部使用新的Infineon TDA21490 (90A)功率晶片,以確保能夠完整支援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64核心處理器在超高負荷環境下足夠的電量供應。 由於先前在Ryzen Threadripper 3990X的文章中,就有詳細的處理器效能評測,因此,本文就不特別作太多的測試項目,僅就常見的重點軟體進行測試。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主機板:ROG Zenith II Extrme Alpha ◆記憶體: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4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1TB SSD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42.19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快速整理來看,ROG Zenith II Extrme Alpha主機板在外觀上因為採用全鋁的材質設計,使得具有質感的外型下又帶點硬派風格,同時也有堅固耐用的形象,另外在內部硬體上則是為了滿足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因而提供更高階的MOSFET,以便在高負荷環境下仍能完整支援其所需要的電力。整體來說,專業的使用者們如果需要高階的主機板來搭配已購買的Ryzen Threadripper 3990X的話,ROG Zenith II Extrme Alpha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BIOS更新準備好了、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全面支援,MSI Creator TRX40主機板評測
先前小編在針對MSI Creator TRX40這張主機板時,主要是針對外觀做基本的介紹,當時也主要是因為AMD推出了新的兩顆Ryzen Threadripper三代處理器,而這次在AMD推出更高階的64核心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後,MSI也透過BIOS更新的方式,讓專業頂級玩家得以直接無痛升級支援。小編這次就來帶大家快速了解一下該主機板升級過後,搭配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後的效能表現吧! 微星在AMD推出新的處理器後,也針對Creator TRX40推出了新的BIOS版本:版號7C59v13、推出時間2020.2.18,玩家下載以後藉由USB和BIOS頁面的更新設定,即可快速輕鬆升級。 升級完畢以後,系統就能穩定的開機,並且找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藉由主機板本身的設計完整發揮處理器效能,整體來說硬體規格也可說是給好給滿! 接下來就是玩家比較關心的效能表現方面了,因應搭配的是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所以小編選擇了幾乎頂規的硬體規格來做相呼應。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主機板:MSI Creator TRX40 ◆記憶體: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4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1TB SSD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42.19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快速總結來說吧!由於MSI Creator TRX40在先前的主機板開箱中就有針對外觀做了詳細的介紹,本文就比較少再行額外說明,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參考先前的開箱。不過當時也因為時間的關係沒來得及進行效能測試的部分,這次得力於Ryzen Threadripper 3990X的輔助,更是讓我們看到了Creator TRX40的效能極限,有了高效處理器的幫助,再加上主機板本身的多工彈性擴充,勢必能為多工專業等級玩家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